战火中的青春
——金秀芳老同志抗美援朝难忘的岁月
文/王海鹏 沈玉
70年,对于人的一生是漫长的,足以冲刷掉多数记忆,而对于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们,那段血与火淬炼的记忆却永远刻骨铭心。今年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,对于西单活动站金秀芳老同志,这是一个永远印记在内心的时间刻度。1952年6月,抗美援朝第三年,刚满17岁、稚气未脱的金秀芳响应党的号召,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,亲身经历了抗美援朝,战争场景至今历历在目。
萌发志向 投笔从戎
谈及少年时代,80多岁满头白发的金秀芳老同志记忆深刻:“旧社会贫穷落后,物价飞涨,每天都要跑着去买粮油等生活必需品,一家人生计都成难题,更别谈上学。因为国家贫弱,国人到处被欺辱,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‘三座大山’,使得人民直不起腰,抬不起头。”
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中国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,推翻了“三座大山”。1949年5月,金秀芳的家乡上海解放,工农大众翻身当主人,贫苦农民分得土地,生产积极性高涨,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。那年,金秀芳年仅14岁,在党的号召下,她参加了解放区军民庆祝活动,扭秧歌儿、打腰鼓、贴标语……享受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巨大喜悦。
在中共地下党员、班主任老师的熏陶教育下,金秀芳渐渐接受进步思想,并于1949年11月光荣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。一颗萌芽在内心茁壮成长,她立志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,努力做到为党的事业贡献出一切,甚至付出自己生命!
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,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。次年,金秀芳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,后转入南京青年干部学校学习。学习之时,她每天听广播,关注着抗美援朝战争一线的情况,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、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同学们,她开始立志并坚定内心的想法——投笔从戎、保家卫国!
为了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,金秀芳抓住机会,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,在草棚搭建的“礼堂”听政治报告,思想和专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。1952年6月毕业后,她响应党的号召,不顾个人安危,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,奔赴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。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,金秀芳却从小有独立的性格,参加抗美援朝的事情,起初没有告诉家里,直到入朝半年后才写信告诉母亲,事后听说母亲当时哭了整整三天。

1952年6月18日,怀着兴奋高亢和些许忐忑的心情,金秀芳与南京青年干部学校一批400多名毕业生奔赴朝鲜战场。一路上大家豪情满怀、热血沸腾,一遍又一遍高唱“雄赳赳,气昂昂,跨过鸭绿江。保和平,卫祖国,就是保家乡。”
“数字”战场 无声较量
从进入朝鲜那一刻起,生与死的较量便在炮火中开始。尽管进入停战谈判,但战斗仍然残酷而频繁,美军共出动1500多架次飞机,对朝鲜北方重要设施和交通线路进行疯狂轰炸,企图切断我军后方供给。为躲避敌人白天疯狂轰炸,车队只能在晚上关车灯摸黑前行,一路上都是大大小小弹坑,卡车颠簸不断。由于作息黑白颠倒,一行人睡眠不足,颠簸中也忍不住打瞌睡。朦胧中,一声巨响轰醒,原来是两辆车相撞,就在带队同志疏散大家下车之时,突然间探照灯亮了,紧接着炮弹密集打来,随着“赶快隐蔽”的一声喊,耳边响起巨大的爆炸声,猝不及防中金秀芳吓呆了。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看到冲天的火光、听到震耳的爆炸声、闻到刺鼻的硝烟味道,这才知道实实在在的战场是什么样儿的。
慌乱中,队伍四处奔跑,她直往坟堆里乱窜,以躲避炮弹。好一会儿枪弹声才平静下来,队长再次喊话,重新集合队伍。经过敌人狂轰滥炸,路上一片狼藉,到处火光冲天,分不清方向。经过确认,队伍损失很大,人员伤亡很多,同车的一名未满18岁的女同学光荣牺牲了,通讯员也受了重伤。见到真实的战场,身边活生生的人死去,让刚入朝的金秀芳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。她来不及悲伤,继续随队行军,经过一天一夜,终于到达了志愿军司令部,后被分到63军司令部机要处当机要员,负责接收前线电报,对照数字密码本翻译后上报。
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是血与火、生与死的较量,而后方的机要战线则是没有硝烟“数字”战场,也在争分夺秒的进行无声较量。从战争角度说,能否第一时间准确翻译电文上报司令部,决定了能否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,做出正确的判断,从而直接影响战争走向;从前线的角度说,早一秒钟的上传下达,就意味着志愿军战士少一点牺牲。作为译电员的金秀芳,抓住每分每秒,努力刻苦背诵密码本,提高业务水平。为了防止敌人破译,保证通讯畅通,联络密码每两个月就得更换一次。为尽快熟记新密码,金秀芳起早贪黑,每晚11点发完当天战报后还在背诵,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坐在山头上又在强记,每天记忆高达100组、400个数字,当别人还在查密码本的时候,她已经做到实时译电,靠的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毅力。机要工作虽然十分辛苦单调,但每当从电文中得知志愿军打了胜仗后,她都高兴得睡不着觉,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那时候敌军拼命轰炸我志愿军运输线,军需物资运输途中损失很大,仅有约1/4的物资能运到前线。大家尽可能节衣缩食,省下的大米、馒头、鸡蛋、肉罐头等,尽量供给前线的战士们,让他们能吃的更好一些。由于新鲜蔬菜少,好多同志得了夜盲症,晚上月亮再亮,眼前仍是一片黑暗,什么也看不见。
虽然身在后方,但危险同样无处不在。金秀芳每天值夜班后,都得摸黑从司令部返回居住的防空洞,有一次因为看不清,迷了路。时值隆冬季节,她一个人走到大山深处,手脚被冻得完全失去知觉,肿得像个馒头,万幸最后找到了住所。还有一次,防空洞因不明原因失火,好在当时大家都在司令部,才逃过一劫。
艰苦卓绝的战争生涯磨炼着金秀芳,让她迅速成长起来,也更加坚定了为党、为国家、为人民贡献的意志。她说:“我特别崇敬那些战斗英雄,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,那是最艰苦最残酷的时候,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奋勇杀敌,涌现了黄继光、邱少云等一批英烈战士。那段时间战斗天天不断,常常能听到前方隆隆的枪炮声,但每次想到英雄的志愿军战士,内心便无所畏惧,充满力量!”
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粉碎了美国的霸权野心,把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及其十多个盟友组成的联合国军队打败了,再次创造了世界近代军事史上的奇迹。抗美援朝既打出了人民军队的军威,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,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地站起来了。金秀芳本人因突出表现,荣获个人三等功,沉甸甸的奖章,是对她在机要岗位——这个“数字”战场上战斗成绩的褒奖,更是对她在经历战火淬炼后坚定使命担当的印记!
传承精神 接续前行
1953年停战前夕,金秀芳所在的19兵团63军奉命回国。经过战争洗礼的金秀芳,内心更加坚韧。她说:“见证无数的战斗英雄的牺牲,以后没有什么可以吓倒我。我们活着的人,要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,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!”回国后,全国召开了一次译电打字专业比赛,19兵团推选一个打字员和一个译电员参加比赛,金秀芳因在朝期间机要岗位的突出表现,被19兵团推选为参赛代表,在华北军区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,之后又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,出席了军工学代表大会。
转业后,金秀芳分配到邮电系统工作,她继续保持着军人的扎实作风,不怕苦不怕累,工作兢兢业业。邮电系统的密码本是固定的,她仅用半个月时间,就全部熟记2000多组常用汉字的对应数字,70年过去了,很多代码依然镌刻她的脑海里。
对工作的执著不仅来自于这场战争带给她的成长,更来源于党的恩情。在那医疗卫生差的年代,金秀芳的两个哥哥都患上了肺结核,全家人倾尽全力,花光了所有积蓄,依然没能挽救他们年轻的生命。不久,金秀芳也不幸被传染,就在最困难的时候,党和部队派人为她治疗,悉心照顾,把她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。她感激党给了重生的机会,从此更加坚定一颗红心向党的决心。1970年12月,在金秀芳的不断努力下,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党员。金秀芳激动地说:“回顾我的一生,正如一首歌中唱的,‘母亲只生了我的身,党的光辉照我心’。我是在党和部队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,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,党永远在我心中,没有党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。”
退休后,金秀芳担任了十多年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,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。她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,用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;她积极参加活动站歌舞队和干休所歌唱队,用歌舞生动展现老同志们积极乐观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,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与决心。

作为70年这场战争的亲历者,她深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。她常说,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,不能忘记为了保家卫国牺牲的英烈!他们是最可爱的人!如今,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,如今正朝着强起来的方向奋勇前进,而抗美援朝、保家卫国、不怕牺牲、英勇顽强的精神,也应当成为引领前进的旗帜,催促进发的号角,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!